《樵歌》原名《归樵》,相传为南宋毛敏仲所作。当时宋室腐败不堪,对异族侵略无能为力,元兵侵入临安后,作者隐居涂山,作此曲以寄忧时爱国之情,并以此号召爱国志士坚持民族气节。据《神奇秘谱》解题:“此曲因元兵入临安,敏仲以时不合,隐跻岩壑不仕,故作歌以招同志归隐,自以为遁世无闷。”
《樵歌》曲调奇特,在艺术上有较高成就,为近代广陵琴派绝调。作者以一个深刻印象的基本旋律,作为贯穿全曲的主要主题,随着感情的发展,每次出现时总有不同的变化。乐曲中间还安排了由这个主题衍化而成的另一主题,这个主题在第六段和第八段作了充分的发挥。中间通过摹拟的伐木声,刻画了樵者的形象。乐曲中运用主题贯穿和转调等手法,显示出作曲艺术的新水平。
《樵歌》的曲风特点主要是云峤绮丽之美,仞岗跌宕之美,伐木铿锵之美,山谷音荡之美,大吟大猱大跌宕大变调的转换,犹如武人之音与文人之情相互融合,给人一个樵者(隐者)伐木而歌的鲜明印象,整曲乐观、明朗,粗犷暴力,豪放劲健,壮志凌云。
此曲版本很多,传谱有十至十三段不等。最早见于明代《神奇秘谱》,十一段。《蕉庵琴谱》为十三段加收音。